2014年工作总要求是: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、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、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和中央、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突出“稳中求快、快中保好”总基调,坚守两条底线,大力实施“四化同步、一业振兴”发展战略,围绕建成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”、“贵州省四化同步推进示范区”和“生态文明工业新城”目标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以“5个100工程”为平台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实体经济为支撑,以生态建设为底线,以民生保障为根本,努力实现365足球数据经济社会稳中求快、快中保好、能快则快、越快越好的发展。
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2014地方生产总值预计达47.50亿元,同比增长25.60%;第一产业达1.93亿元,同比增长14.88%;第二产业达40.47亿元,同比增长30.80%;第三产业达5.10亿元,同比增长52.20%;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00.00亿元,同比增长77.60%;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预计达158.00亿元,同比增长78.30%;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4.03亿元,同比增长25.00%;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108.00亿元,同比增长47.90%;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5.00%以上;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.60亿美元,同比增长63.26%;新引入园区企业38家以上,其中500强企业2家以上。各项控制性指标在可控范围内。
一、着力抓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工作,加速创建进程
围绕“一年力争、两年确保”的目标,用好中央、省、市支持政策,重点吃透用足黔党发〔2013〕10号文件,打造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龙原地产业转型升级版。加强沟通对接,积极争取国家、省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支持,力争今年实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目标。
二、着力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,激发内生动力
一是抓好顶层设计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,突出战略导向、民生导向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,切实增强进取意识、机遇意识、责任意识。按照科学性、系统性、民生性、实践性、开放性、前瞻性的要求,抓好新型工业化、高端精品城镇、现代农业、扶贫开发、生态文明、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顶层设计,突出改革开放这个主基调,确保各项工作定位高起点、谋划高标准、推进高质量。二是全面深化改革。按照中央、省、市的统一部署,以更加解放的思想,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、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建设管理、农业经营发展、招商引资、扶贫开发、生态文明、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,及时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革措施及行动计划,制定政府性债务偿还中长期规划。三是整合各类资源。按照“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”的思路,营造承接资本、技术和产业转移的体制环境,推进跨区域合作。用好用活市委“5+1”人才引进政策,搭建开放平台,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,做好高层次人才、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。
三、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
一是抓好1号主干道二期、2号主干道、3号主干道、5号主干道、320国道改造、201省道改造等路网项目建设。二是做好污水处理厂、供水工程、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。三是启动高铁城及高铁广场项目建设。四是加快园区供电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造,启动北部园区110KV变电站建设。五是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,计划建成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。六是积极配合市发改委、市能源局抓好占地2900亩的物流园和全长11.67千米铁路专线规划建设。七是继续推进向山要地、发展工业梯田,年内完成5000亩土地收储。八是加快推进立面改造、老干道拓宽、龙井坪绿化配套等项目建设。
四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,提高对外开放水平
按照“以开放倒逼改革,向东开放、向东融合、向东借势”的要求,全力主攻大项目、好项目,确保招商引资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。以“四个一体化”招商为重点,主要对接建好苏州—铜仁工业园区;加强与广西柳工集团对接,确保项目早日落户;跟紧电缆生产、阀门生产、变压器生产等项目,促成项目尽快落地。加大力度引进世界500强、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园区,增强园区企业的竞争力,提升园区总体水平。争取省、市商务部门和海关、检验检疫部门的支持,筹建保税仓和无水港,设立通关报关代办机构(点),加快开发区外贸企业通关报关速度,扩大外贸进出口,切实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。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,把考核的重点放在项目履约率、资金到位率、投产达产率、投资规模、科技含量以及能耗情况等指标上,要加大对大项目、好项目的考核权重和奖励力度,通过严格考核,强化指导和引导。
五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,努力扩大投资规模
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以招商引资为保障,以投融资为平台,扩大投资规模,增强经济总量。一是重点围绕“煤电锰”等四个一体化、果福农机、东亿电气、富源东铅酸电池等大项目投达产抓好跟踪服务和建设,以沪、苏、浙等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抓好煤电纺项目建设,利用本地电解铝产业、铁合金产业整合和升级改造,抓好煤电铝、煤电合金等项目建设。二是在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项目融资贷款的基础上,积极采用EPC、PPP等融资模式,继续完善政府引导、公司运作、市场向导的“投资、建设、招商、经营”四位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式,力争融资额达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。
六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,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
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。加大力度完善清水塘村农业休闲观光园配套设施、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推进九龙双龙高效立体养殖示范园区,打造南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三岔300亩文旦柚基地、草坪500亩柑橘基地和清水塘村1200亩杨梅基地等农业精品工程。二是强化工业支撑。以“5个100”工程为抓手,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,改造升级传统产业,推进新型工业化。突出重点。按照黔东工业聚集区核心区目标,集聚人才、科技、信息、资金和物流等各种要素,打造设施齐备、功能完善、灵活高效、服务一流的投资环境。以“煤—电—锰(铁合金、纺、铝)”一体化的产业路线共同搭建煤电资源就地转化基地,提升煤电资源就地转换率。突破难点。将项目捆绑,资源整合,产业耦合,抓住创新驱动战略,淘汰落后产业产能,大力培育以锰、钡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、新材料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业,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“四轮驱动”的工业新格局。筑牢支点。加快西南锰业工程技术中心、红星发展研发中心、奇辉打火机研发中心、贵州大学冶金、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,国家核电重点研究项目实验基地,贵州银星集团低汞、微汞、无汞触媒研发基地等项目的建设。大力扶持支助科研机构落户大龙,催生工业产业发展新工艺、新技术,建立申请国家专利以奖代补机制,推动企业向“名、特、优、大、强”转化。抓住要点。探索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,年内基本建成黔东煤炭交易市场,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,走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之路。建成亮点。继续探索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打造成全省园区发展的示范亮点工程。三是壮大第三产业。紧紧围绕大龙从“工业新城”到“生态文明工业新城”的战略转型,大力发展以旅游、金融、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。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投融资和管理机制,加快发展旅游产业,完善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各种要素配套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启动旅游地产开发,建成宜居宜游的旅游城市,重点加快春和四星级酒店、贵州大龙铁合金四星级酒店及金倪生态城等项目进度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,加快发展物流业,打造物流枢纽城。大力发展生产型、生活型、消费型服务业,提升经营城市能力,全年壮大第三产业。大力发展建筑业和运输业,提高税收收入,增强开发区经济实力,在开发区境内成立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和运输公司。
七、着力加快城镇化步伐,掀起城镇建设新高潮
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攻坚、严管工作,努力扭转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的局面,走园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。一是推进城乡互动,强化园区经营理念,强化规划引领,加快《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(2013—2030》、北部工业园区及南部共3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规划编制工作,全面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和舞阳河水岸经济带的打造,建设大龙、玉屏同城化发展武陵山区的高端示范区。二是结合《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〈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〉的通知》(黔委厅字〔2013〕68号)文件精神,积极联系裕廊国际做好“黔东美镇”规划。三是突出建设重点。把完善基础设施和增强服务能力作为2014年城市建设的重点,大力提升承载力和集聚力。加快城市路网建设,把城市空间向经开区拓展,实现大龙与玉屏的产城互动、融合发展,建成半小时经济圈。加快城市道路改造和地下管网工程建设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,以全新的标准经营和管理城市,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,提升城市品位。四是按照省委省政府《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十条意见》的要求,掀起小城镇建设发展新高潮。结合大龙小城镇的功能定位,建成工矿园区型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镇。五是按照省、市级示范小城镇的标准和“精、特、美、富”的目标,结合市委、市政府《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铜党办发〔2013〕106号)及《铜仁市鼓励农村集中建房加快美丽乡村工作方案》(铜党办发〔2014〕1号)文件精神,率先建设舞阳河(高铁城)、架枧河(园区)两个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,以点带面着力推进大龙农村集中建房,努力建设集“小康路、小康水、水康房、小康电、小康讯、小康寨为一体的新时期社会主义“美丽乡村”,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。
八、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
一是积极探索“产业园区+标准厂房+职业教育“的产教一体发展模式,力争在园区建立一所职业技术学院,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,为工业、农业、第三产业提供大量合格的劳动力。二是跨越发展卫计事业。大力引进一批意向投资医疗卫生类项目企业客商,聚集优质医疗资源,高标准完成卫生医疗配套设施项目建设,全面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。加快卫生院改造建设步伐。紧紧围绕“三降一升”工作目标,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,统筹推进人口计生工作,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推动计生事业迈上新台阶。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。加快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实施好广播电视“户户通”、农村电影放映、农家书屋、农民健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。
九、着力办好民生实事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
坚持以人为本、以民为先,以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为目标。一是认真办好民生实事。认真实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建棚户区改造工程3000套、廉租房2000套,实现全民住有所居。推进扶贫生态移民、产业化扶贫等民生工程建设,全面启动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基础设施六项行动。二是全面推进扶贫攻坚。以“六个到村到户”为载体,丰富“精准式”扶贫内涵,提升“精准式”扶贫实效。加强创业培训和就业援助,全面落实“3个15万元”政策,新增扶持小微型企业50户。着力构建专项扶贫、社会扶贫、行业扶贫“三位一体”的大扶贫工作格局。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努力扩大就业,促进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,转移农业劳动力10000余人。围绕“人人享有社会保障”的目标,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、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。四是努力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,针对被征拆群众资金量大,增收手段单一的实际,探索性地引入社会金融机构,建立被征拆群众投融资公司,实现被征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。
十、着力创新社会管理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
一是认真做好稳定工作。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,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。强化村(居)民自治,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水平。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,做好突出矛盾和问题化解工作,深入推行逐级信访制度,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。二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。坚持不懈开展严打整治斗争,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,力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继续“升点进位”。三是突出抓好安全生产。把安全生产作为保发展、保民生的首要工作来抓,按照“总体抓部署、日常抓调度、分类抓指导”要求,力争做到“全覆盖、零容忍、严执法、重实效”,夯实安全生产基础,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,有效控制一般事故,竭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十一、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始
终坚持发展为要、民生为本、企业为基、环境为重,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,着力打造高效廉洁政府。认真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和省、市“十项规定”,紧紧围绕“十破十立”,按照建设“创新型、法制型、责任型、实干型、服务型”政府的目标,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。严格行政执法,强化责任追究,推进政务公开,加强政务中心建设,探索集中、高效的政务服务文化建设,提高办事效率,提升服务水平,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。大力提倡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,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加强廉政建设。改进工作作风,密切联系群众,凝心聚力,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