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山溪新颜,不变的故乡情
2018-06-29 23:31:46   来源:党政办   作者:姚双容 任恩多   点击:

   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,大龙开发区各行政村已实现饮水安全基本保障,肩挑手提取水已从过去的生活日常,变成休闲内容。

如今,农村生活环境改善、经济收入增加,生活方式也随之出现变化。就连在城市兴起的广场舞,也跳进了村组间。但有些乡村生活习惯,仍被人们“固执”地留了下来。

竹山溪安置点

蔡溪村竹山溪组,有口老井,一直滋养着组里冷姓人家,从其祖上到如今;紧邻着有一株老桑树,枝叶繁茂,荫蔽老井和组里冷姓人家,已一百多年。

自来水已接进组里80多户的每家每户,但村民还是喜欢早、中、晚到老井取凉水。仲夏日头毒、气温高,前来取水、洗菜洗衣的人们,在老桑树下歇脚、乘凉。这些习惯,一直流传了下来,老井老树的情怀,已然成为该组的一种人文内涵。

正在水井桑树下乘凉的人们

竹山溪村民冷德炳年过古稀,是喝着老井水长大的老一辈。老井供应着全组生活用水和农作物用水,早些年,缺水旱季,这口井还是邻近村组的生命之井。冷德炳家就在距老井不到三十米处,现在他时常还是会到老桑树旁坐坐,跟老伙计们聊聊家常、说说水和树的故事……

2014年,竹山溪组对老井进行了维护,并把木柱子换成了水泥柱子,强化对老桑树的支撑稳固,帮助其扛住大风大雨的冲击。有人在老井旁新修建的石墩上画了棋盘,以便闲时来这乘凉,增添些娱乐项目。

回到村里前来喝几捧井水的冷梅芝

冷梅枝是从竹山溪嫁出去的姑娘。她喝着老井水长大,从村里的岩下小学毕业后,便跟随家人到玉屏生活,只寒暑假期间才会回来。回到竹山溪,她便会去看看老树,喝上几捧老井水。

水井旁一景

2012年,她从铜仁学院师范专业毕业,于众多选择中,选择回到母校岩下小学担任幼儿老师,反哺家乡,回报桑梓。离家乡更近了,这几年家乡的变化点滴她是看在眼里,“以往回家虽有道路进村,但那时道路是窄小的泥沙路,还颠簸不平,总是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脚泥,都不愿多回来。可现在,变成了宽敞的硬化路,方便车辆通行的同时,也方便行人外出,没事都想回家来看看。”冷梅芝笑着说。

除此之外,冷梅芝对家乡变化感慨最深的是就学环境的改善,“我上小学那会儿交通不便,路不好走,至少要步行半小时以上,才能到达岩下小学,路远不好走,家长也不放心。”身为老师的冷梅芝看着学校营养餐说:“现在组里的孩子上下学不仅可乘坐公交车,中午学校还有营养餐,学生们中午再也不用走路回家吃中午饭了,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来。这一点比我们上学那时好多了。”

蔡溪村便利交通

时代在变迁,生活在发展,交通越来越便利,乡村教育更完善,农村越来越富足。曾经围着老井四维分布的木房,已被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所取代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寻求发展,而不管他们走得多远,祖辈、父辈还在竹山溪,他们的根就依然留在这里。

岩下希望小学

组里生活用水已被自来水取代,老井经久不变的汩汩清泉,仍是村民生活中总记挂的清冽甘甜;家家户户都有降温的器物,但老桑树的那一片荫凉,依然是老少爷们们避暑、相邀唠嗑好去处。

那井、那树,见证了竹山溪从曾经的山旮旯变成如今的美丽新农村。

告诉每一个人,寻找留在家乡的根。

责任编辑:姚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