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龙: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答卷
2018-06-15 18:33:04   来源:党政办   作者:任恩多   点击:

来源:铜仁日报
图:姚婷 龙启武 姚双容

村貌焕然一新  村民奋发进取

——书写脱贫攻坚答卷

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首要政治任务,完成玉屏·大龙整县出列目标,大龙开发区聚焦“三率一度”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”,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事宜,脱贫出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交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答卷。

易地安置:搬出幸福新生活

大龙开发区蔡溪村竹山溪组位置偏远,基础设施薄弱,自然条件恶劣,产业发展落后,属典型的“少、边、穷”和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的落后区域,贫困发生率在50%以上,扶贫成本极大,是一块难啃的脱贫攻坚“硬骨头”。2016年5月,大龙开发区立足“移民搬迁安置一批”,启动组内安置项目工程;2017年初,安置点竣工交付,竹山溪组48户群众陆续搬迁入住。如今,组里仅1户贫困户。

竹山溪安置点

这段时间入夜后,该组活动广场上就开始热闹起来。毗邻的安置区和附近的群众,吃完晚饭收拾好碗筷,就约起人,来这里跳广场舞。

82岁高龄的冷高昌,也会掌着竹拐过来,满脸笑意地看着乡亲们跳舞。听到熟悉的老歌曲,老大爷还会走到场中,有模有样地来一段。其长子冷敦洪对现在的生活状态,很是满意。

学着舞步的冷高昌

自2016年底,三个弟弟和老父亲经易地搬迁,搬出老木房住进这里的安置房后,冷敦洪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。“我自己修了房子,但逢大雨大雪,就会担心他们是否安全。尤其是父亲,雨雪天路滑,我很不放心他。现在的新生活,让每个人心里都很愉快。”

冷敦洪4年前买了辆摩托车,方便去周边做点泥工活。这几年,出行的路从泥巴路变成了硬化路。顺心事一件接着一件,唯一有点“堵心”的,是儿子31岁了还不想成家。“以前,村里谁家孩子到25岁还没结婚,肯定要被说‘老光棍’。如今农村条件改善,思想也开放了,大龄未婚并不是因为条件差、结不起,而是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。”冷敦洪自己挣着钱,儿子也在温州务工,家里条件不错,允许儿子“任性”。

竹山溪跳广场舞的村民

“村里好多老年人从来没有跳过舞,广场舞好学,不管跳得好不好,大家都开心。”老大爷说,如果谁家负担重、心里不痛快,肯定是没心情来这里玩的。“你看,这里多热闹?这说明老百姓生活变好,开始会享受啦!”

广场舞现身竹山溪组以来,群众已经迅速喜欢上这个文娱活动。广场旁边的鱼塘项目,也在建设中。在后续规划里,竹山溪将围绕鱼塘搞开发,休闲垂钓、农家乐等可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。该组易地安置家庭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,挣钱路子宽起来、文娱活动多起来,好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
“组组通”铺就群众致富路

沿着被雨水冲刷得尤为干净的通组路,走进开发区祥查村金盆组,远远就听到凹地鱼塘对面传来声音:“陈干部,说好的来我家打平伙,到底什么时候有空哇?”该村驻村干部陈卓轩笑着大声回道:“这两天手头事情多,过两天,我带东西过来,黄九高你别说没空!”

黄九高家能在2017年脱贫摘帽,家门口被驻村干部戏称为金盆组“金盆”的鱼塘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因水质好,管理有方,鱼塘出的鱼口感不错,多有回头客,但苦于组里交通不便,鱼换成钱有点“绕”。

黄九高家的鱼塘

今年4月初,金盆组通组路完工,经通村路实现了四通八达。“目前塘里能上市的鱼已经卖光了,我正准备进400尾七八两大的草鱼投放进去,半年后就可以上市了。”黄九高说,到时候客人可自驾来鱼塘边,喜欢哪一条,就买哪一条,自己省心、他们高兴。

他7岁的小女儿黄思思在位于组内的松林寺小学读一年级。从家里到学校,不到1公里距离,但是需要下一个坡。早前通组路没建好,逢下雨下雪路滑,家人会担心思思上放学摔着。如今,村里通组路已全部完工,到松林寺上学的孩子们,来来去去利索得很。老师、家长都省心。

松林寺小学段通组路

这段时间,开发区胜利村高弓滩组的高尚珍家,去自家田里抽水、放水,比前些年要轻松多了。背着背篓走在高弓滩组通到辽家湾组的沥青路上,她满脸挂着笑意。“我家有几亩田在那边,以前种水稻,不管是去栽种、管护还是收割,都只能走小路!这条路通了后,我们不用再费力地挑谷子走,可直接用车拉回来!”

在这条通组路与通村路交汇的路口边,该村食用菌基地正扩大产业规模,更便利的交通条件,为产业后续发展提供有利因素。

背着背篓走在回家路上的高尚珍

农村公路“组组通”是贵州省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重要内容,大龙开发区结合实际,迅速推进“组组通”项目建设。截至目前,大龙开发区“组组通”已开建48条,截至5月底,已完工45条,剩余3条预计6月中旬竣工。

航拍组组通

“组组通”以交通畅达缩小着农村、集镇、城市间的行程,也以运输便利、产业带动缩小着村镇城市间的发展差异。条条通组路打破了山峰的隔阂,将村组更紧密地联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,聚力改善生活条件,搭建增收创收通衢,为玉屏·大龙实现整县出列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奠定坚实基础。

安全住房:蕴养生活新目标

从蔡溪村竹山溪组沿着通组路,再往前走约3公里,就到了该村杨家组。组里村民杨长武的新家,距老屋只有1里路的距离,他的老母亲还三不五时过去拿点东西、看一看,而一双孩子,却再不愿回那里去了。

杨长武的新家

2017年10月底,危房改造项目覆盖精准贫困户杨长武家,他用在外务工多年积攒下的4万元选址新建住房。修建过程中,杨长武出现资金困难。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,驻村干部积极争取,将原本应在通过验收之后再给付的3.5万元危房改造补贴,提前给付了2万元。

在“四改一化一维”中,杨长武的新房子房前屋后和厨房、卫生间等都装修完成;地方政府为精准贫困户配资购买生活必需品,他家添置了床、沙发、衣柜,电视机、电烤箱、洗衣机和饮水机等家具家电。

杨长武家的厨房

今年春节,杨长武跟老母亲、两个孩子在新家过了个欢快的新年,长时间生活在破旧、狭窄的红砖坯老屋中的压抑感一扫而空。

开了年,杨长武经帮扶责任人介绍,就近进入中伟锂电上班,所在岗位执行早中晚三班倒制度,每班工作8个小时,实习期工资也有2400元,以后,工资加全勤,每个月能拿到3200元。

一家四口人,靠这份工资维持生活问题不大,但要想过上更好的日子,杨长武知道必须拓宽增收路子。他用休息时间,在自家的2亩地里,栽了5000株早辣椒,计划到时候转给别人去卖,单株收益在1-2元之间;他从亲戚手里流转3亩地,栽植了200株米辣子,如果管理得当,3年后可见收益;他种了15担收成的水稻,以确保家里不用花钱去买米……杨长武身形瘦小,力气不太足,但凭着清醒的认识,量力规划着未来。

往年,杨长武家困难得连腊肉都不熏。如今,他家的冰箱冷冻仓,放满了洗净后切成块的腊肉。“孩子们要长身体,母亲要调养,而我也要保持体力,现在家里顿顿都有肉。”

晚饭后杨长武一家看电视

为了方便上下班,杨长武花3000多元买了辆电动摩托,约10公里的硬化路,花不了多少时间。去年底,杨长武家脱贫出列。在脱贫成果巩固期里,他自力更生,正在努力把这个家带到他向往的好日子里。

今年,大龙开发区的111户危房改造任务已悉数完成。自2008以来,大龙开发区分三个批次,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024户,众多家庭正逐步过上美好新生活。

责任编辑:姚婷